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5-10-28

在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教研组的赵老师执教了“倍的认识”。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个知识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倍的含义”。赵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把知识进行拓展。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十分顺利地掌握了知识。这个教学过程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课题活动紧密结合,课后我们对本课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地方进行了交流。

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之六—抓好“用数学”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对解决问题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第四单元教学时做到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专门编排了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书本上的例题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理解,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学生也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还穿插理解文稿纸最下面“30×28=840”的含义,甚至药盒上“12粒∕每板×25板∕每盒”的知识,课后我们在交流时觉得这样的教学真正把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了。

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之八《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二年级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讨论。新课程教学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书上没有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也不要求的知识,学生要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最近学习的“表内乘法(二)”中有这样一个作业 :题目用对话的形式出示:(1)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2)是7与一位数相乘的积。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个数是几? 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学生一下子思维转不过弯,感到有点难度。所以我们认为根据目前学习的乘法口诀,应先让孩子们写出7与一位数相乘的积(7、14、21、28、35、42、49、56、63),然后找出在这些数中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的数有:28。当然,反过来思考也可以:根据第一条件,这肯定是个两位数,接着想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的数有19、28、37、46、55、64、73、82、91,在这些数中满足第二个条件的只有28。

我们觉得新课程的练习开放度大、灵活性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老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应当帮助学生审题,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解答。我们俩都认为,向上面所述情况,教师只要稍加提示,学生思维的源泉就会水流不断,我们可以用其它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即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