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设计及反思-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设计及反思

2015-10-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早上喜欢和牛奶吗 和牛奶有益身体健康.

我女儿在家也喜欢喝牛奶,每次早晨喝一小杯(出示一小杯).我早晨每次喝一大杯(出示一小杯).大杯中的牛奶大约是小杯牛奶的2倍.

出示1大杯和2小杯,问1大杯可以够我和几次 2小杯可以够我女儿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喝,可以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女儿喝,可以喝几次

指名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刚才想的过程其实就是替换的策略.

揭示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你能解决吗 为什么 (使学生联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较容易解决;或者告诉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

2,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说说所增加的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明怎样替换,替换之后是什么杯子,总量是多少

使学生感悟到无论怎样替换之后的果汁总量是不变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要把1大杯替换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替换成1大杯 (感受替换的依据)

4,学生列式解决.

指名汇报,注重结合替换的思路,理解算式.

师: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用替换的策略进行解决,是否正确呢

学生提出检验的方法,并阅读书上的介绍,然后进行检验.

5,小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

6,体现价值.

教师介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还可以请学生说说不用替换的策略,还可以怎样解决.然后进行比较,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策略的价值.

三,完成练习的第1题.

1,在题中用图表示替换的过程,然后解决问题,并检验.

2,汇报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注意体现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有可能出现线段图)

3,结合图说出算式.

4,这个题目还有不同的替换吗 为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四,指导练一练

1,读题,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

2,当学生感觉比较难时,进行指导.

请优秀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以课件进行辅助.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一个大盒替换一个小盒;替换之后一个大盒比一个小盒多8个;进一步联想到5个大盒替换5个小盒就要多40个,进而联想到假如是全部的7个大盒就要多出40个.

3,学生列式解答.

4,集体交流,并检验.

5,学生尝试用另一种替换的方法进行解答.

交流,指导.

6,比较:练一练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认识到都用替换的策略,但例题中替换之后总量不变,但练一练中替换之后总量改变,从而认识到依据的重要性.

五,总结评价

说说这节课用到了什么策略 有没有成功的感觉

然后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到替换的实际情况.

思考:

一,定位

1,这节课中用到的策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尚未成为思路.因此,例题放手让学生探索,教师所起的是指导的作用.

2,练一练与例题相比有难度,因此让学生在指导下完成,可以用优秀生的思路来提示其他学生.

3,重视图的作用,以图来帮助理解.

二,思考

1,本课应该以策略的价值体现为主,还是应该以替换的依据为主 感觉难以合理安排.

2,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在替换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表达.如:用什么替换什么,或者把什么替换成什么.在数学中语言应该是规范,到位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