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

2015-09-03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共安排十一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五个单元,分别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四个单元,分别教学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来确定位置,初步认识角。另外,一个单元安排统计,学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分别进行统计,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下面以专题的形式,对前两个领域的部分教材作介绍,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

1? 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概念打下基础。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后者便形成余数概念,即认识有余数除法所需要的表象。教材为学生提供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小组里把几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应同样多,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一张表内。这次操作实践,既出现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有剩下几枝的情况。教材突出没有全部分完这类情况,举例写出除法式,让学生首次感知有余数的除法,重点认识余数。教材在试一试里要求学生根据分铅笔时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分别写出除法算式,再次感知余数。想想做做里为学生提供摆学具写算式,看画面写算式等练习,帮助他们进一步内化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逐渐形成余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的方法求答案。因学生很可能有求商方法的其他思考,教材安排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机会,给教师预留了引导学生思考的空间。

通过分实物求商是一种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种方法上。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 如果放1盘,就放掉3个(一三得三);如果放2盘,就放掉6个(二三得六);如果放3盘,需要9个桃(三三得九)。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所以用口诀二三得六能求得商。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摆一摆,再计算,通过摆小棒能得到商,同时还要求学生算,把物化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从第2题起,要求学生尽量用口诀求商。

3? 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规律。

教材第3页试一试的竖式下面,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发现了什么?即分别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题目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在这两道除法算式中发现相同的现象,归纳出余数总比除数小的结论。再联想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就能理解所发现的规律。

练习一第9题是应用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对大多数学生只要求填出除数是6就可以了,不要求填被除数和商。第12题要求写出完整的算式,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先填写,然后交流,讲讲自己是怎样想的。这里不要把学习要求提得过高,更不要把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得被除数作为教学内容。

4? 引导学生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重视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搜集信息,并经过整理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如一圈绳长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几段,还剩几米?买1枝铅笔要3角钱,小明带2元钱,可以买几枝,还剩多少钱?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表述,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平均分,正确选择算法。

实践活动以三个班的学生植树为题材,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量大,要解决的问题多,而且画面中问题与有关的条件相隔距离比较远。这些既是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的难点,也是锻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一次机会。个别问题可能要求略高些,如一班植树棵数是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可给学生多一些帮助,但不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除了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那些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决。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