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心得评课稿-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心得评课稿

2017-01-3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后感

陈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说的真清楚!”“老师相信,接下来小朋友的表现会更棒!”“会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我们把这个了不起的办法一起来说一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哪位小朋友能说的更好?”“谁能说的更响亮?““说的很有道理,谁听清楚了,能再来说一说?”激励孩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学生回答错误或是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迫不及待的帮助,更没有放弃,而是安慰鼓励孩子:“不要着急,接着说!”“是不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想不想自己改一改?”消除了紧张畏难情绪,让他在心理上觉得是安全的,然后引导他思考,获得了成功和自信。

“跟他一样想的点点头!”“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脸微笑看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好了!”虽然形式简单,但非常实用。这样的做法比 “对不对?”“做对的举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是学生内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课上数学语言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哪位小老师来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小松鼠有30粒,小熊有20粒,请问:一共有多少粒? ”

“要算一共有多少粒,可以怎样列式?”“30+20等于多少?”

“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因为3+2=5,所以30+20=50。”

惊叹于孩子回答问题时,用语的完整、用词的精准,很难想象才一年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的数学用语,离不开老师平时每一节课的指导,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也是一直在这样做着。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完全能够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有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吴 艳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3、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材料

八道中心校 李桂玲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新课标理念和学习方式在王老师的课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我就王老师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拙见,希望大家共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应该说学生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教者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说算理上。教者先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几个十加、减几个十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的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这也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想想做做把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这样练习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通过教者精心设计、加强对比,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王老师的课堂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算习惯、观察习惯、回答问题完整性的培养;注重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从小培养锻炼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人人参与好;注重了思维的过程,如怎么一眼看出花的盆数,怎样知道一盒墨水的瓶数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融入了爱护花草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贯通运用的意识。整节课教师始终处于组织、引导、合作的地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好,效果是明显的。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省级优质课课例)

执教:信阳罗山县南街小学 杨 蕾

评析:罗山县教体局教研室 鲁家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1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理解算理,体验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创设一幅苗圃的场景图,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愉快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口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一)课前交流: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与小朋友共同学习。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我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我你的名字?

1、交朋友

2、揭示课题

师:(师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手指是几个十? 请大家一十一十地数,一直数到九十。(点课件)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板题)

(二)尝试学习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56页主题图)

请认真观察,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有哪几种颜色的鲜花? 现在我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课件出示例1红花、黄花图)

2、尝试学习加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红花10盆,黄花20盆”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边表扬边板书)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分析,尝试列式。

②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师:怎样口算10+20=?大家想知道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想法最巧妙?

③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口算10+20=30的?可以直接算什么?

3、尝试学习减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列式:

②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4、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10+20=30和30-10=20这两个算式里面10、20、30都是什么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题)。小朋友们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呢?

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尝试探索

谈话: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学习数学,花园里的花农阿姨非常高兴。听!她在夸小朋友们呢!

1、摆一摆,算一算,看谁摆得最好看。(课件出示教材57页 “做一做”)

2、看一看,填一填,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教材58第1题)

3、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的头脑最灵活。(课件出示教材58第2题。)

4、算一算,赛一赛,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课件出示教材58页的第3题。

指着第一个算式问:这里的3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4相加?

师:(手指着说)4表示4个十,3表示3个一,4个十与3个一合起来是43

(四)、尝试归纳

师:今天学的高兴吗?有哪些收获? 在帮助花农阿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小朋友们乐于合作、愉快学习感到自豪!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是“整十数的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比较抽象,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花园——苗圃基地——帮阿姨解决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由“几种花——怎样列式——如何口算——怎样思考?”等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任务驱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不是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但是本节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比较少,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数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处理有些地方不恰当,特别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说算理、算法引导不够到位。

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内容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都会,但要说出怎样算的未必每个学生都说得清楚.,同时一年级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知上的需要,而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梁艳老师在这节课中除了落实知识技能与教学目标之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梁艳老师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灵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春暖花开之际,小明和爷爷到公园去玩耍,遇到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景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10+20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得出不同的算法:

数的组成 1个十加2个十得到3个十.

推理 1+2=3 10+20=30

想减法30-10=20 10+20=30

数数10 20 30

梁老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趣味性浓。

梁老师根据儿童的龄特点.,通过闯关这一形式来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

4、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情感道德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说完整的话,在公园玩耍要做到文明礼貌,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