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异分母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

2017-01-3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评析5月19日下午,五年级的周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教研活动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了周胜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虞姬生态园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

单位:沭阳第二实验小学 年级组:四年级组 姓名:王兴成

评析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顾老师的引入正是遵循了这样的理念:让学生从简单的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填写起,设计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说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这两类不同的算式;教师适时的选择板书成两类,引导学生准确自然地分类:同分母加法和异分母加法;在叙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的同时补充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自然地引入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这样的情境创设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五年级刚学过的内容,分数(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加法算式来自于学生的口述,分类的精确结果也源于学生的算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复习也显得水到渠成。

同样这样的引入还为下面的自主探究打下伏笔: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式来源于学生的口述,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发言;用分数表示图形的阴影部分暗藏着把异分母分数通分的启示;异分母分数加法也要是相同的分数单位才可以相加;课题中的留白预示着……

马云鹏教授说过:“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淌的课”。顾老师的引入就是这样的,在简洁中显得清晰、流畅,水到渠成,同时在简洁中蕴含着课堂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儿童的学习情感,达成全面的课堂目标,彰显老师的教学智慧。

今天罗老师上的这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探究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算法——学法迁移,探索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提炼、总结计算法则——巩固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展开,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我们认为,主题把握较好,体现的也较充分。

通过我们课堂观察所得,认为,本节课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均获得了数学探究的良好体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人类在生活中制造了很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破坏,从而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人们对生活垃圾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罗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知识,并且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转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再加减。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在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时,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感悟算理,理解算理,从而由学生自己得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大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虽简单,但她很努力的去学习,去接触新事物。这是我们青年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她是一位多年代数学有经验老师,个人素养非常好,板书认真、干净漂亮

我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其实不多,这就给我们的选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罗老师采用的直接是书本上的情境,统计图上显示了4条信息,但课堂上用的不多,

2、垃圾分类图的分数,应改变输入分数的形式使学生看的很明了,更直观,它们毕竟是小学生。另外针对垃圾分类图应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面对学生害怕心理,教师应鼓励,致使课堂上学生胆小、害怕,气氛不够活跃,思维未能充分开发。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一、注重开展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形成”何老师给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容易的口答,较难的写下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这一新知,这时何老师不忙于告诉学生怎样算,而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空间,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建构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学生在一种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畅谈自己的解决方案、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如:在教学异分母加法原理时,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做法,提出自己的异议。在这样的环境学习学生学的轻松,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相加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新课前这位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寻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以旧知带动新知的掌握。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能够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最终掌握算法,这节课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化异为同怎么化异为同,这节课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