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收藏
1 第67页复习题C组第1题答案
最佳答案:
证明:连接OA、OB、OC,则∠AOB=60°, ∠AOC=36°,
∴∠COB=24°
又360°÷24°=15°,故得证
2 第67页复习题C组第2题答案
最佳答案:
3 第67页复习题C组第3题答案
最佳答案:
证明:如图24-9-55所示,设⊙O的半径为R, AB为⊙O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一边,连接OA、OB,
则∠AOB=360°/10=36°,
∠A=∠OBA=1/2 (180°-∠AOB)=72°
以点B为顶点,BA为一边在△OAB的内部作∠ABC=36°,边BC交OA于点C,
则∠OBC=∠OBA-∠ABC=72°-36°=36°,
∠ACB=180°- (∠A+∠ABC)=180°-(72°+36°)=72°
∴∠A=∠ACB,
∴AB=BC
又∵∠AOB=∠OBC=36°,
∴ BC=OC
∴AB=BC=OC
在△OAB和△BAC中,∠A=∠A,∠AOB=∠ABC,
∴△OAB∽△BAC,
∴AB/AC=OA/AB,
4 第67页复习题C组第4题答案
最佳答案:
证明:分点P在⊙O外与点P在⊙O内两种情况:
点P在⊙O外,连接PO分别交⊙O于C、D两点,连接AC、BD(点C在线段PD上,点A在线段PB上),证明△PAC∽△PDB,
则PA·PB=PC·PD= (OP-R) (OP+R) =OP2-R2;
点P在⊙O内,则有PA·PB=R2-OP2
综上,PA·PB= ∣R2-OP2∣
5 第67页复习题C组第5题答案
最佳答案:
统计表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数轴课件3浙教版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整式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4.6整式的加减(2)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4.3代数式的值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2008年制作)
有理数课件2浙教版七年级上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代数式复习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4.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2008年制作)
方程在图形中的初步应用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件之样本与数据
数轴课件2(浙教版七年级上)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从自然数到分数课件2(浙教版七年级上)
代数式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几何图形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平方根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作者:柳相英
代数式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1.2有理数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梅溪中学)
1.1从自然数到分数课件1(浙教版七年级上)
4.4整式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2008年制作)
代数式的值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平方根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从自然数到分数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1.2有理数课件1(浙教版七年级上)
用字母表示数课件2浙教版七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