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100厘米 1时=60分 1吨=1000千克
2.导入 :【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300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2012北师大版八上7.3《鸡兔同笼》ppt课件2
2012北师大版八上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ppt课件1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ppt课件及教案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ppt课件及教案
2012北师大版八上《中心对称图形》flash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t课件2
北师大版[2013版]数学八上第二章《实数》ppt复习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数怎么不够用了》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7.5《里程碑上的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2013版]数学八上2.7《二次根式》(第1课时)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函数》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8.2《中位数与众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2013版]数学八上2.7《二次根式》(第2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2013版]数学八上2.7《二次根式》(第3课时)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7.3《鸡兔同笼》ppt课件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8.1《平均数》ppt课件1
2012北师大版八上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ppt课件1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1.3《勾股定理的应用》ppt课件及教案
2012北师大版八上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7.1《谁的包裹多》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一次函数》ppt课件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ppt课件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7.6《二元一次饭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关系》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
2012北师大版八上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t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