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 )和( ),先算( ),再( ),最后算( ),所以16×3=( )。
2(1)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 )先不看,看成( ),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 ),160末尾有1个( ),所以添上1个( )得480,所以160×3=( )。(2) 400×30的积是( )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2)200个18是( ),125个40是( )。
3、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4、笔算乘法的方法:
(1)观察横式列竖式:如145×12= 列出竖式,把位数小的写在下面,数位对齐
(2)个位算起依次乘:先算145×2得290,因为这里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290从个位写起。再算145×1得145,因为这里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所以145从十位写起。
(3)对齐数位再相加:把前面两步得出的结果按照数位对齐再进行相加,就得到正确的结果啦!
5、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160×30=
(1)先将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别对齐
(2)用虚线隔开,虚线要往下延长到得数的地方
(3)把"非0"部分按照原来的方法算出得数
(4)把末尾的0的部分的0添在得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6、 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
(1)每小时行60千米 也可以说成是 速度为60千米/时
每分钟行225米 也可以说成是 速度为225米/分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所以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答案第3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2轴对称的性质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1平方根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3余角、补角、对顶角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5垂直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2角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答案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答案第4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4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答案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1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3.1勾股定理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5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3余角、补角、对顶角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实数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实数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6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1平方根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