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
收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3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巩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巩固利用分割、填补等方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强化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难点:
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入: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将它们的字母公式写出来。
2.我们应该复习哪些东西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并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回顾公式的推导过程。(出示课本第103页第1题。)
(l)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下,并思考:这几个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分别用多媒体展示。
(2)沟通公式间的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质疑:在小学阶段,我们为什么首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引导:在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将这些图形变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
总结: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这些面积公式的研究过程中用的就是转化的思想,
(3)引导:这几种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试着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出示课本第103页第2题。
想一想,我们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经常用到哪几种方法?
学生回忆交流:切割法和填补法。
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流做法,并说一说想出了几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第103页思考题。
分析: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其中三角形1和2的面积相等。三角形1和2各占了大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或者说三角形1和2面积的各正好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答:
12×12÷2÷2=36(cm2)
(12÷2)×(12÷2÷2)÷2=9(cm2)
(12÷2)×(12÷2)÷2=18(cm2)
(12÷2)×(12÷2÷2)=18(cm2)
12×12÷2-9×2-18-18=18(cm2)
答:三角形1和2和面积是36cm2,三角形4和6的面积是9 cm2,三角形7的面积是18 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 cm2,正方形的面积是18 cm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模拟试题一(含)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提高练习题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整数除以分数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列式计算》专项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奥数习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习题(附)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强化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预测试卷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加强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列式计算》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卷
人教版六年级上11月数学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检测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加强测试题
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训练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重点题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