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收藏
教学计划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图形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主要是直观认识,初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结合直观和操作活动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表象。
教材首先出示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并且,每个学生可以说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很大的开放性。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做一做”的第2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图形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列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题《比、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课后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应用题》练习题
2016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同步练习
2014年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第六单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统计》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一二单元2014
201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判断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量的计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同步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整数概念》
201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课后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后题
小学2014年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练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润课后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课后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同步习题
2016年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应用题》同步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负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周周末作业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同步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同步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比的应用》课后题
2016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同步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同步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课后题
正方体削成圆柱和圆锥课后同步训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