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收藏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第三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第14---15页主题图
(1)经历从日常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的含义,信息不唯一)。
(3)会认、读5以内各数,初步感知数序。
(4)渗透分类、集合、对应、统计的数学思想。
2、第16页
(1)认识计数器和点子图,并知道算珠和点子所表示的基数含义。
(2)知道1---5的数序,能按要求书写1---5各数。
(3)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一个数,初步建立数感。
3、比大小
(1)认识“>”、“<”、“=”的含义,初步建立符号感。
(2)能用符号或语言比较、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渗透统计、对应的数学思想。
4、第几
(1)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序数的含义),能利用序数的含义对5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2)有方向和位置中的“左右”、“前后”和“上下”的知识。
(3)能明确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有几人,排第几)
(4)渗透对应思想和品德教育。
5、几和几
(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在此基础上掌握5以内的数的分解与组成,并能正确表述(两种表述方式)。
(2)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5以内的数的组成规律,并逐步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倾听习惯与合作意识。
6、加法
(1)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建模流程。
(2)认识加号,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及加法各部分的含义。
(3)会读加法算式,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全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4)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7、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减号,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及减法各部分的含义。
(3)会读减法算式,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点数法、倒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4)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
说明:练习三10题,利用每组算式的对比,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想加算减”的算法做铺垫。
8、0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
(1)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0的过程,理解0的不同含义。
(2)会按要求写0,知道有0介入之后的数序,能按数序比较0-5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0的代数含义,能完成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
说明:练习四8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利用“一一对应”方法的比较,也是减法的另一个含义的渗透。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第三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师大版七上4.3 角的度量与表示(3)
北师大版七上 3.6 探索规律(8)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4.1 平行四边形性质(2)-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 2.4 有理数的加法3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北师大版七上 3.6 探索规律(5)
北师大版七上3.1 用字母表示数3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4
北师大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4
北师大版七上4.1 线段、射线、直线(4)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1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公开课-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4.1 线段、射线、直线(2)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北师大版七上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北师大版七上2.5 有理数的减法1-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
北师大版七上 3.6 探索规律(4)
北师大版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1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上 3.6探索规律( 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上4.1平行四边形性质(6)
北师大七上2.12计数器的使用5
北师大版七上4.3 角的度量与表示(1)
北师大版七上4.1 线段、射线、直线(1)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七上 2.9 有理数的除法SWF
北师大版七上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