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收藏
教学计划是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34—48页,主要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二年级上册图形的拼组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标题 | 具体内容及要求 |
主题图 |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
四边形 |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
平行四边形 |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
周长 |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
估计 |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了解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努力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教材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单元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六、单元课时数:6课时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方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过程设计(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第2课时)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3课时)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众数与中位数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8 、7 、6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中考数学试题: 注重综合能力考察
“平方根”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矩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2课时)
2015年西安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学设计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矩形》教学设计(第2课时)
2015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