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7
收藏
小升初考试往往是对基础知识的一种提升,基础知识没掌握好,会很容易失分,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试卷称球问题,供大家参考!
[经典例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例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2)若A>B,则C、D中都是正品,再称B、C,则有B=C,或BC不可能,为什么?)如B=C,则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3)若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练习有12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用天平只称三次,你能找出次品吗?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试卷称球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八》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8的口诀求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四》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