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收藏
提高成绩,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 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 ,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键,再按 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 、标准差 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 ,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
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入.
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
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 ,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就得到方差值 .
根据表5,得到
根据表6,得到
让学生把表5、表6与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一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与笔算两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教学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
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
在中学的普及使用.
课堂练习:教材P177中1、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与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在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
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布置作业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九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15-16学期初二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有理数和无理数
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必背:八年级数学上册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平方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同类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复习要点:方向与位置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第一单元知识:轴对称图形
2015-2016学年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整式的除法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之实数运算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勾股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归纳:实数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位置的确定
2016学年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期中考试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
2015-2016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要点:第一节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六章知识点归纳:平均数(精选)
2015必备的初二上册数学复习要点:二次根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第一章要点之特殊的轴对称图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第一章知识: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实数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
浙教版初二数学第一单元期中复习要点详解:轴对称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北大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与画法之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
2015-2016学年初二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勾股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