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收藏
尽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数学小百科知识,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研究演绎科学理论和构造演绎系统的两种方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逻辑和数学研究中。
公理化 把一个科学理论公理化,就是用公理方法研究它,建立一个公理系统。每一科学理论都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和命题组成的体系,公理化的实现就是:①从它的诸多概念中挑选出一组初始概念,即不加定义的概念,该理论中的其余概念,都由初始概念通过定义引入,即都用初始概念定义,称为导出概念;②从它的一系列命题中挑选出一组公理,即不加证明的命题,而其余的命题,都应用逻辑规则从公理推演出来,称为定理。应用逻辑规则从公理推演定理的过程称为一个证明,每一定理都是经由证明而予以肯定的。由初始概念、导出概念、公理以及定理构成的演绎体系,称为公理系统。其中,初始概念和公理是公理系统的出发点。
公理方法经历了从古代的实质公理学到现代的形式公理学的发展过程。
公理系统相应地区分为古典公理系统、现代公理系统或称形式公理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公理系统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一书中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公理系统是D.希尔伯特于1899年提出的。他在《几何基础》一书中,不仅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形式公理系统,而且也解决了公理方法的一些逻辑理论问题。
古典公理系统的对象域即公理系统所研究的对象,是先于公理而给定的,概念是对象的反映,公理则反映对这些对象的认识,表达这类对象的重要性质和关系。古典公理系统的初始概念和公理都有直观的具体内容,而系统的公理和定理是关于这对象域的真命题。从认识的发展来看,现代形式公理系统虽然一般也是从某种直观理论得到的,并且通常有预先想到的解释。但是,系统自身并不给初始概念予直观的具体内容,它们的意义完全由公理规定,对初始概念和公理可以给予不同的解释,可以刻划多个不同的对象域,即有多个不同的对象域都可以使得一个公理系统的公理和定理为真,它们在不同的解释下成为不同对象域的真命题。
公理系统要满足某些一般要求,包括系统的一致性、完全性和范畴性,以及公理的独立性。其中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其他几个性质则不是每个公理系统都能满足的,或可以不必一定要求的。
形式化 公理系统的进一步形式化不仅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而且需要应用专门设计的人工符号语言,使一个理论更为精确化和严格化,也就是运用人工的表意符号语言陈述所要形式化的理论。这种人工语言称为形式语言。把一个理论形式化就是把理论中的概念转换为形式语言中的符号,命题转换为符号公式,定理的推演转换成符号公式的变形,并把一个证明转换成符号公式的有穷序列。形式语言的符号和它们所表示的概念之间的对应是确定的,符号公式的结构反映它们的意见。把一个理论形式化后,就可以暂时完全撇开原来理论中的概念、命题的意义,而只从语言符号、公式结构(符号组合的形状)方面研究。意义是抽象的,往往不容易精确理解和掌握。而符号和公式是有穷的具体的对象,能够对其作更精确、更严格的研究,从而通过对具体对象的研究把握抽象的东西。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小百科知识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初一同步辅导 第一章 截一个几何体
初一数学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帮你解密“加减运算”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三线八角”探究竟
七年级数学(上)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训练1
初一数学同步指导 截一个几何体练习卷(2)
七年级下册:垂线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加减法 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与折叠练习卷
初一数学 有理数加法知识攻关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三) 课外习题
初一数学 有理数减法解疑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 同步练习
小升初衔接课程——几何初步知识(知识讲解)
解读有理数的乘法
《平面图形的认识》知识回顾
初一数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单元复习(二)
初一数学同步课堂辅导材料(3) 展开与折叠
七年级下册:角的复习课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二) 课外习题
有关线段、角度、相交线问题求解
七年级下册:角的特殊关系练习及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的应用问题
七年级下册:角的复习课
初一数学 帮你学好“移项法则”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图形的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初一数学 怎样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七年级数学 由等式看方程
初一数学 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