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二、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42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谈谈“暴露式”的数学教学过程
从高考数学命题谈素质教育的实践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思维错误成因及对策
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如何教好数学的概念
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解法与思路(上)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习的悟性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时弊与对策
优化和发展学生教学认知结构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运用心理规律 改革教材教法
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提高空间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能力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问题的探讨
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法
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
知识经济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说明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