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在学校众多的运动器材中,有一种我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跷跷板。小胖和小丁丁正玩得欢呢。从图上你能说说他们两人体重的关系吗?
生:小胖>小丁丁
2.出示:托盘天平
师:科学家根据跷跷板的原理,发明了天平。
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现在天平是平衡状态,说明了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列式。
今天老师利用天平做几个小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现象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简易的天平,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课件)
在左边放2个未知重量的积木,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100(生板书)
师在右边再添上1个100克的砝码。
师:现在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200
再在右边添上一个50克的砝码。
师:现在天平怎样?怎么列式?为什么?
生:2X=250,因为天平左边的积木重量=天平右边砝码的重量。
出示:小丁丁和爸爸的图片
师:同桌交流: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因为小丁丁站在木凳上后,就与爸爸一样高了。
出示:积木图
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列式?
交流核对:X+7=12 3y=12 因为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2.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分成两类吗?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并让他们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3.认识等式。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着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师:(展示等式)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两边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生:
师板书学生列举的等式。
4.认识方程
师:如果老师想让你帮老师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生: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
师:(板书:含有未知数)黑板上哪些式子可以分到这个类别中呢?
生: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
生:
5.判断
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方程吗?为什么?
(出示)3+X=10 17-8=9 6+2X 8X=0 7-X3 ZY=2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师: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
6.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生: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你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内化
1.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方程。()
(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3)等式一定是方程。()
(4)8=4+2X不是方程。()
(5)14+3X是方程。()
2.根据图意列方程(电脑演示)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相反数》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第二册数学寒假作业试卷
精编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册寒假作业卷
2016年初二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高一暑假作业2016学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卷
品读小学数学日记旧方法解决新题型
2016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上册知识点小结
小学二年级一单元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上学期书写教学计划之《平方根与立方根》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计划模板
2016学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练习
小学数学日记:抓奖游戏
2016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练习2016
2016年小学数学圆锥的表面积日记
小学生获奖数学日记精读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冀教版)
最新小学数学日记预习除法估算
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学计划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算法与案例教学计划模板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知识点
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一章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教学计划
做课老师课后说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