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本节课旨在用字母来表示数,是从确定的数到不确定的数的飞跃,是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观念的一种冲击,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这一节课以及各位老师在课后给以的中肯的意见,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课首先出示了一张招领启事,启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结合实际,体会不确定的数的重要作用,有必要用一种方式来表示,这为揭示本课课题作了有效的铺垫。然后,出示例1,根据小红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班级讨论,总结相应的数量关系,并探讨字母表示数以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到用字母来表示的优越性。在例2的自学中,更深层次的进行理解。并在此过程中,给出数字乘以字母,字母乘以字母之间的书写规范,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让教学情境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
2、数学生态课堂讲究数学思想渗透化。
数学思想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我们在用字母表示父女年龄中让学生感受对应思想;在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样三个环节中,渗透辩证思想;在年龄的变与不变中感受函数思想,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 在教学字母所取得数要符合生活实际时,应该加强从最小值和最大值两方面去考虑,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比较单一。
(2) 对于数字与字母相乘,应该考虑一下其它特殊情形,如多个数字、字母相乘,字母间的书写方式,数字和数字相乘,不能省略。
(4)板书设计上不够精炼。
(5)课堂学习评价要重视正面性和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赞许,恰当地予以表扬,让学生的自信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但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有待改进。
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为再次教学打好基础。
2015--2016年上学期初一数学上册期末巩固试卷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同步训练
2015-2016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5年秋季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15年初一年级数学秋季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2015-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2015-2016学年初一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6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考前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2015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卷(湘教版带答案)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2016年
2016年初一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和解释)
15-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15-16年秋期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试题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模拟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新人教版答案)
秋季学期初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题2015年
2016年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和解释)
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考前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2016年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6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带答案)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越秀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2016)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测试卷(新人教有答案)
初一上学期数学第六单元试卷(2015年)
秋季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题(有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