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试题分析
从整份试题来看,考查的知识点不全,计算量过大,纯粹的计算题分值占到了整个分值的一半。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份很好的试题。
考试成绩
一(1)班应考人数74人,实考人数69人,及格率98.55%,优秀率46.38%,均分91.449。从整体情况来看,考得不是很好,但完成了去年制定的目标,向前进了一名。
试题分析
1、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第一题计算题,共计三个小题,总分28分。这个题大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都很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平时的计算能力差,导致失分过多。
2、第二题选择题(6分)。全班共失12分,学生们完成得比较好。
3、第三题填一填,共计六个小题,总分29分。第二小题,比谁少多少的数是(),比谁多多少的数是()。这个题错得比较多,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的概念不清,另一个是计算错误。比多少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有好多学生理解不了,搞不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经常把谁比谁多多少跟比谁多多少这两个概念分不清楚,所以他一见多就加,一见少就减,根本就不想也不会想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小题考查的是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错的较多。特别是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这个空。这个题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也见过,但没有重点讲练。第六小题,选择多得多和少一些这个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做对,出错原因一个是没有好好听题,要求画圆圈他画对号,另一个是把四个数字放一起后,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在平时的练习中,这个类型的题几乎不出错,因为我们是在三个数字中只找一个就可以。
4、第四题连线(10分)。这个题的计算量不亚于第一大题。我翻了翻试卷有几个动手慢的孩子就没有做完。
5、第五大题的统计跟第六大题的解决问题出错的不是很多,出错的大多数孩子是粗心数错或是列出算式计算错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教学设计2
苏教版三上 统计与可能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4 教时 摸牌与下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 教时 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阶段性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1 教时 统计与可能性(1)
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5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案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