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本次试卷共分三大题,涵盖了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的内容。综观这次考试试题,难易适中,出题形式灵活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本次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关于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第一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48分)涉及的范围较广,有时间的认识,数的组成,元角分的认识,单位换算,图形的拼组及比较大小。形式很灵活,图文结合,看似简单的题目都需要动脑想一想才能做对,能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学生如果细心,用心,全能作对,稍微不留心就会失之交臂,错失了得分的机会。这道题学生失分的相对多一些,尤其是第9小题:下面是王菲同学在爸爸的帮助下,统计的固原市去年9月份天气情况。根据统计结果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结果填空。可以看出,学生对数据统计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在分析数据方面,能力尚存在欠缺。
第二题辩一辩(你认为对的在()里打对勾,错的打错叉,每题2分,共10分),学生回答的比较好,得分较高,但其中仍存在侥幸得分的现象。
第三题算一算(18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只含有一个运算符号的算式学生解答得很好,但对于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算式,学生由于计算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失分现象较为严重。
第四题解决问题(24分)。
这是最难以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学生做题时不理解题意就去做,不看题,不读题,非减即加。往往得不偿失。尤其是遇到提问题的时候,平时讲的也不少,就是不理解,不知道怎么问。即便做对了,也常忘记写单位,写答。所以这道题错的最多,失分率也最高。
综合以上分析,我觉得这次考试的试卷基本上难度不大,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有些题的变化,又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是以一个或几个学生为主,而应该放眼在一切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解放学生的思维;多做一些开放性的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从书本中的数学走向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用结合,高分而不低能。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4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6的乘法口诀教案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课标版)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2、3、4的乘法口诀
看一看摆一摆精品图文排版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练习九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8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二课时5的乘法口诀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安排)
3 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辅导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5的乘法口诀
认识角(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
表内乘法(一)教案赏析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赏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三课时《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方面的教案精品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全册
表内乘法(一)综合资料
表内乘法(一)
第二单元2、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学数学“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新课标版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2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1~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9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