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一、填空:(30分)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2、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6、把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7、分针从5走到9,走了( )分钟,这时秒针要走( )圈,是( )秒。
8、小马虎做减法,把减数63写成36,这时差是121,正确的差是( )。
9、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 );数字3 正对着 ( )方。
10、我们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 ),( ),( ),( ),( ),( ),( )。
二、判断(5分)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
3、小明家在小军家的东面,也可以说小军家在小明家的西面。( )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
5、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北方。( )
三、选择(5分)
1.太阳( )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 )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4.三(3)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A.东 B.南 C.西 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东 B.西 C.北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702=6300=2008=850-660=
80+240=790=- =237=
860-300=27009=2040=4008=
2、笔算(8分)
305-176= 9650= 658十239= 9097=
3、列式计算(9分)
(1)65与345的和的3倍是多少?
(2)800比176与439的和多多少?
(3)48与16 的和是8的多少倍?
五、解决问题
1、下面是滨江市1路公汽行车路线,请你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9分)
(1)小明想乘1路公共汽车去看电影,乘车从汽车站出发向 行驶 站到医院,再向 行驶到邮局,再向 行驶到少年宫,再向 行驶到图书城,最后向 行驶到电影院。
(2)如果王小丽从电影院出发,坐了5站,她该在哪一站下车?
(3)李东从邮局出发坐了2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
2、(8分)
3、填一填。(5分)
(1)小刚家在学校 方 米处。
(2)小黄家在学校 方 米处。
(3)小明家在学校 方 米处。
(4)小红家在学校 方 米处。
(5)小东家在学校 方 米处。
(6)小丽家在学校 方 米处。
(7)小建家在学校 方 米处。
(8)小强家在学校 方 米处。
4、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4分)
5、小娟向东走5步,然后向西走4步,再向东走3步,再向西走2步,再向东走1步,现在小娟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几步的地方? (5分)
6、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4分)
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
走进课堂谈倾听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浅析一节数学课怎样才算好
从学生的视角研读教材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备课的四种境界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数学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
计算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之我见
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之教学反思
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更具实效
面对新课程,教研员该如何“下水”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
打开一个敞亮的教研窗口—从传统的“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新文化
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数学
帮学生叩开解决问题之门——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三次解读、尝试与思考
谈迁移学习的基础训练策略
教师拖课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精神观照下的听课观念变革
“数学文化”是取还是舍
走向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现状分析与对策
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思考
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
论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和策略
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