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收藏
选择题
1.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第一步是( )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不确定
2.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
A.7
B.14
C.17
D.20
3.若在△ABC所在平面上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那么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C.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边上的中线的交点
4.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11.3.2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2)
1.8.1充要条件(一)
1.7.2四种命题
1.5.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0.4.3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6.5.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二)
6.2.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2.1.1函数
2.2函数的表示法
6.1.3不等式的性质(三)
2.3.2函数的单调性(二)
2.3.3函数的奇偶性
11.2.1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1.3.1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1)
5.4.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
5.1.3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二)
11.3.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3)
10.4.2排列组合综合(2)
1.8.2充要条件(二)
5.1.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一)
5.4.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3.1函数的单调性(一)
3.2.2等差数列(二)
3.3.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3.2.1等差数列(一)
2.1.2映射
10.1.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
6.3.2不等式的证明2
6.5.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