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9月8日上午第三节有幸听了六年级数学任忠艳老师的一节课,深受启发,在此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六年级都是所谓的毕业班了,高年级孩子呈现的学习状态都不一样,比低年级小孩纪律性更强。上课前孩子们端端正正地抱臂坐直,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在这样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开始了任老师的课堂。
任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个情景,这里有一块地480平方米,萝卜地占这块地面积的½,红萝卜地占萝卜地面积的¼,问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你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此时只见有人自信地举起了手,起来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并且说对了已知什么,求什么。看来平时是养之有素。根据题目中的问题,那同学们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A4纸动手操作折一折,谁能先把红萝卜地的面积表示出来呢?此时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折起来了,任老师说了,自己先折折,然后小组内交流,看除了折纸,还有别的方法没。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不一会折好了,有一位同学很快就去讲台上给大家展示,并说了自己的想法。随后任老师把折纸固定到黑板上,并且用线段把每部分表示的面积表示出来。看图列示子非常简单,一个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他是分步进行的,说出每步的数量关系,单位1和算式。其实除了折纸的方法,画线段也能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说明了。那任老师又问了,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S红。另一个孩子迅速地站起来,回答,可以列成480×½×¼,采用的是连乘的办法,并且说出每步的单位一是谁,那问题来了,我把式子中480×½×¼的后面括起来可以吗?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此时一个孩子说½×¼表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这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所以S红=480×(½×¼),说的太棒了。任老师说本节课我们学习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本题中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做题时一定要找清楚单位1是谁,总结的非常到位。最后在练习了一题的基础上结束本节内容。
高年级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接受新知的能力非常快,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特别强。任老师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毕业班教师,教会孩子学会分析问题,从已知到问题,从分步到综合,从知识到方法,从问题到解决问题,讲的透彻,浅显易懂。我要向前辈看齐,勤学多悟,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做一名关注知识更关注人的好老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ppt课件
2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人教九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圆周角(一)》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人教九年级上册]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人教九年级上册]
22.1一元二次方程2[人教九年级上册]
22.1一元二次方程1[人教九年级上册]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人教九年级上册]
23.2中心对称2[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3《正多边形和圆》(第1课时)ppt课件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1课时)ppt课件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2[人教九年级上册]
22.3实际问题一元二次方程(4) [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课时)ppt课件
23.2中心对称图形2[人教九年级上册]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2)[人教九年级上册]
21.1二次根式3[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课时)ppt课件1
22.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3《正多边形和圆》ppt课件1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第3课时)ppt课件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ppt课件1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ppt课件2
23.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人教九年级上册]
21二次根式全章复习[人教九年级上册]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1[人教九年级上册]
22.2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人教九年级上册]
21.1二次根式1[人教九年级上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