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关注前后课堂的衔接,利用口算复习了连加、连减,并设置了两道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题让学生口算,通过反问学生: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道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新知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使用儿童语言,配以适合的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由于过分追求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出示教学情境图时,我故意遮住了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只出示了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这两个条件,本意是让学生从这两个条件的分析中,懂得车上的人数增加了3人,继而再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从而让学生明白用28-25+67可求现在有多少人。殊不知因为我这样做,使很多学生盲目的认为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可直接用下车的人数加上上车的人数,学生很难理解还差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也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列出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使我的教学导入了死角,偏离了教学重点,这是我本堂课中最大的失败。也因为如此,后面的教学没能在静心静气中完成,在列出了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后,没能进一步的探究其运算顺序,我就让学生开始计算了,在突破重点上落实得不够。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小结与思考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3余角、补角、对顶角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问题导引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6整式的加减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5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6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2代数式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1从问题到方程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1字母表示数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2图形的运动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3展开与折叠问题导引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4平行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3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7有理数的乘方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5垂直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2角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1线段、射线、直线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小结与思考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1丰富的图形世界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1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小结与思考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小结与思考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