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关注前后课堂的衔接,利用口算复习了连加、连减,并设置了两道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题让学生口算,通过反问学生: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道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新知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使用儿童语言,配以适合的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由于过分追求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出示教学情境图时,我故意遮住了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只出示了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这两个条件,本意是让学生从这两个条件的分析中,懂得车上的人数增加了3人,继而再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从而让学生明白用28-25+67可求现在有多少人。殊不知因为我这样做,使很多学生盲目的认为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可直接用下车的人数加上上车的人数,学生很难理解还差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也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列出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使我的教学导入了死角,偏离了教学重点,这是我本堂课中最大的失败。也因为如此,后面的教学没能在静心静气中完成,在列出了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后,没能进一步的探究其运算顺序,我就让学生开始计算了,在突破重点上落实得不够。
最难的小学数学题目
数学趣味知识 足球上的数学
二则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低温的世界
不言自明 梅森数
趣味数学 数字对联
什么是完全长方形?
自守数=平方运算下具有数字遗传特性的数
衣食住行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名家眼中的数学比喻
二年级趣味数学 △折叠车
阿凡提猜珍珠
趣味数学 哈哈公式
小猴 考 小狼王
小学民间游戏 步步高
古老的趣味数学题
数学趣味知识“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数学趣题 关于十进制
数学与生活 白鼠逃生
欧拉- 七座桥的故事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年级趣味数学 猴子的平均分配
一年级数学10个趣味题
生活中的数学:有关年龄问题
趣味数学富兰克林的遗嘱
小熊开店亏损
生活中的数学 整数的诞生
趣味数学 延续了400年的数字对联
商人与五顶帽子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