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新人教版三...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6-09-12 收藏

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又要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 基本情况

班级人数学力基础(上期末检测成绩)
合计学科素质
平均分
学科素质优秀学科素质良好学科素质合格学科素质待合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二)教学内容

单元
序号
单元
名称
单元
篇目
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
时数
 




 
 
 




 
 
 
 
 
 
 




 
 
 
 
 
 
 
 




 
 
 
 
 
 
 
 
 
 




 
 
 
 




 
 
 
 
 
 
 
 
 
 
 
 
 
 




 
 
 




 
 
 
 
 
 
 
 




 
 
 



 
 



 
 









(一)
 
 

 

 
 
 
 
 
 
 
 
 









(二)
 
 
 
 
 




 
 
 
 







 




 
 
 
 
 














 
 
 
 
 


广

 
 
 


 
1.秒的认识;2.时间的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用估算解决问题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1.加法;2.减法;3.解决问题;4、整理与复习
 
 
 
 
 
 
 
 
 
 
 
 
 
 
 
 
 
 
1.倍的认识;2.解决问题
 
 
 
 
 
 
 
 
 
 
1.口算乘法;2.
1笔算乘法
3.解决问题
 
 
 
 
 
 
 
 
 
 
 
 
 
 
 
 
 
 
 
 
 
 
 
 
 
 
 
1.四边形;2.周长;
3.解决实际问题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 分数的简单计算;3.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方法估算时间。
3.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意识,让他们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和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测量,尝试用多种方式测量。
4、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  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  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  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逐渐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理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明白“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灵活运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理解、清晰“倍”的概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2.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2.    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    体会符号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初步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
如何科学合理的编码。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探索其图形性质及变化规律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渗透集合思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集合思想。
2.会借助Venn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维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7


 
 
 
 
 
 
 
 
 
 
7


 
 
 
 
 
 
 
9


 
 
 
 
 
 
 
 
 
 
4


 
 
 
 
 
 
12


 
 
 
 
 
1


 
 
 
 
 
 
 
6


 
 
 
 
 
8


 
 
 
 
 
 
 
 
2


 
 
 
4

(三)教学进度

周次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
1时、分、秒 
2时、分、秒;一单元测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第二单元测试 
4毫米、分米的认识 
5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6第三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7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8第四单元测试,倍的认识及解决问题 
9第五单元整理复习及单元测试 
10期中复习及测试,口算乘法 
11笔算乘法 
12笔算乘法 
13数字编码 
14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第7单元整理复习及测试 
16分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计算 
17分数的简单应用,第8单元测试 
18数学广角,总复习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握住教材的教学目标,在备课中多想如何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6、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7、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对于后进生多关心他,多鼓励他,,只要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毫不吝啬的表扬。
 
 
(五)教研(改)项目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