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丰富多彩的学期生活随之而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
(2)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
(3)掌握常用数集及集合表示的符号,能用集合语言(集合的表示符号)描述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集合的含义,从中体会集合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2)通过对集合表示法的学习,认识到列举法与描述法不同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课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国湖泊分类,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再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出发,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①.本节的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②.本节的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学法指导
由于集合的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建议采用渐进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大家刚刚军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x营x连集合”,显然,这里的集合是动词,含义为把某些特定对象集中起来.数学里,集合变为名词,某些特定对象的全体叫集合.
(二)新课讲授:
1、集合:某些特定对象的全体.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来标记,比如A、B ‥‥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 ‥‥ x、y … b标记;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的表示:
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为{-1,1}.
这里的大括号表示“全体”、 “都”的意思.
再如,四大洋表示的集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描述法:(对于某些集合用列举法就不方便了,比如:X-3>0的解集)
{ X | X >3 } ——— 分析描述法的结构
↓ ↓
元素 属性
象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属性表示集合的方法.
举例: {y|y=2 x2,x∈R} ; {x|y=2x2};{(x ,y)| y=2 x2,x∈R}.
注: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如 {x|x是直角三角形},可以表示为 {直角三角形}.
③.韦恩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比较各种表示法的优、缺点:
列举法:元素个数较少时;
描述法:共同属性明确;
韦恩图:形象直观.
5、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通过上述表示方法,可以发现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7、常见数集的记法:
(1).自然数集,记作 N ;
(2).正整数集,记作 N*或者N+;
(3).整数集, 记作Z;
(4).有理数集,记作Q;
(5).实数集, 记作R.
(三)知识运用:
例1、下面表示是否正确?
(1).Z={全体整数} (2).{(1,2)}与{1,2}是同一个集合
(3).{0}= (4). x2-2x+3=0的解集为{1}
例2、已知:A={x|x= n2+1,n∈Z},a= k2-4k+5,k∈Z
试判断a的集合与A的关系.
解: a= k2-4k+5=(k-2)2+1 ,且k-2∈Z
∴ a∈A
例3、已知集合A={x∈R|mx2-2x+3=0,m∈R},若A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的取值范围.
(四)课堂小结: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集合中的元素有何性质?
(五)课后作业:
习题1—1 A组 4、5 B组 1、2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生活愉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教案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试题三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综合能力提升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数学毕业考试模拟试卷(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专项应用综合练习题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专项应用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2016小升初数学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案
小升初数学摸底检测试题
小升初数学下册总复习综合试题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应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判断专项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案
作者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