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真题数学卷
200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福建厦门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河南省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中考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数学
2009年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江苏盐城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数学
200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江苏省统考科目数学中考真题及答案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数学
2009年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安徽省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中考福建福州市中考真题数学
2009年福建龙岩市中考真题数学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数学卷及答案
2009年中考福建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
2009年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英语及答案
2009年中考浙江宁波市中考真题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