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方法:
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请同学翻开课本19页,(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介绍图片:建筑类、京剧脸谱、民间艺术、民间杂技。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
让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仔细阅读课本20页,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杯子图形)
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让同学来验证一下,对折。
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出示另一个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重合了,这两种重合不一样吗?
学生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部分重合,一种是全部重合。
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老师也想折一折,(另折一折痕)这两条折痕有什么不同吗?
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有对称轴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来。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知识剪出这些图片的吧?(对称)让我们再来欣赏前面的图片,它们为什么这么美呢?就是因为它们是对称图形,有对称的美。(板书:对称)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什么是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下面检验一下看谁最棒!
自主练习1.先自己思考,再交流想法。
自主练习2.组内讨论,共同判断。并做出对称动作。体订正。
四、综合实践。
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来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找。
五、课堂拓展。
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请翻到23页,第5题。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编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并找出图中的对称。
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白白丢掉了性命。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有用处。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之小积木有多少块?
数学优选法与统筹法
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2017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段考试卷分析
高三理科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2016年~2017年第一学期)
2016——2017年度上学期小学数学老师个人成长规划总结
融入数学文化 丰富学生认知——小学数学老师听专家讲座有感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笔记 再说《图形中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开口说话”
小学六年级数学2016-2017学年度上期学业评价方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段考试卷分析(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理科数学:概率的基本性质
二年级数学第六周家庭作业设计
高三文科数学统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面分析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高三文科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
2016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研组活动计划
高三理科数学-极坐标及参数方程
高三文科数学: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概率与统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叙事 第一次布置作业的后果
高三数学:直线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
高三理科数学:极坐标系及简单的极坐标方程
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周记 开学第一周感想
高三理科数学: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高三理科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学习心得 技术引领变革,做有未来的教育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