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6
收藏
除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除法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了解和知道呢?这是我上课时最想知道的。在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习除法会感到困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在新课伊始,教师就出示“除法”两字,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最近的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
1.那么除法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一时是说不清楚的,现在就请你们来把6个桃子分一分,你会怎么分?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摆弄,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分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我把桃子这样分和那样分有什么不同?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份,可以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可以每份不一样多。而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看,又存在两种不同的分法:一是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二是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但从其分的结果来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后才能建立表象,从自己的主动学习中感受“同样多”的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平均分,教学从现实情境入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课中也有分东西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数学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感悟为切入点,把知识层层展开,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过程,学生从动手感悟平均分到形成丰富的表象,从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平均分的活动有了较为丰富的表象后,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苏教版)
浙教版六年级数学整数与小数练习题:下学期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同步检测题
2016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的应用试题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练习试题:数与代数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上第三单元《四边形》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第二学期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抽屉原理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2016年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试卷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考试卷
牛吃草问题相关知识点: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三上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专项练习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测试题
新课标小学四下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上数学《大数的认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下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新课标小学四上数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新北师大版)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