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收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高一数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全集和补集
高一数学两直线平行
高一数学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高一数学幂函数和幂函数性质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
高一数学柱椎体和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
高一数学棱柱、棱锥和棱台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高一数学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几何特征
高一数学倾斜角与斜率
高一数学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
高一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5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
高一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
高一数学面面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平面2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高一数学命题及其关系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高一数学平面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3
高一数学幕指对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