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一、评价的再认识:
为了打破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我们将尝试从口算、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整个学期课程学习和发展,采取教、学、评一致的学业质量评价。开展基于常态教学实际状况的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层发展性评价,给予学生多次经历评价的机会;基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突出拓展性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能力的纸笔测评方式。
二、评价原则:
紧紧围绕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数学学科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评价参照”,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际,坚持等级制评价原则,坚持激励每一个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原则,明确过程性评价(基于学生成长档案袋)、活动性评价(基于三维目标同步落实)、终结性评价(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设计评价工具,组织评价活动,设计突出课程核心内容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基于教学评一致的、便于操作的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三、评价形式
过程性评价:成长记录袋、单元测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
活动性评价:我是合格小学生、绘本记录我成长活动由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生生互评。
阶段性评价:单元测试由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终结性评价:基础知识测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
四、评价结果: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本学期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0颗☆星级评价标准:
优:42颗☆及以上。
良:35颗☆及以上。
合格:25颗☆及以上。
待努力:少于25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