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就导致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杂而又杂。而教案的设计也必须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精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们打破了课本上原有的顺序,让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些。但教材上并没有合适的情境提供给我们使用,而我们还必须要创一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如何让我所创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又能很好的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百分数、小数与分数三者互化的必要性。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试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观察比较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正是有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学习过程作为铺垫,学生在学习小数化百分数的时候,才有了本节课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左移两位就可。虽然有学生表达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兼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缺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没能做到互动学习、互动思考的结果吧。不论怎样,这节课有绝大多数学生开放了自己的思维,学得扎实,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等,有待进一步探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4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在操作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练习七第5—9题及思考题(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3
苏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周长是多少(苏教版第五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评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播一种美丽,植一种思想 ——《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及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练习七第1—4题(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听和评“认识周长”一课有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