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6
收藏
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众数和中位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1《平行四边形》(第4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乘方》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4《课题学习 重心》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1《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3《分式方程》(应用)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1《平行四边形》(第1课时)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3《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flash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第1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3《分式方程》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公开课)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分式的约分》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第1,2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中位数和众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3《分式方程》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1《反比例函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波动-方差》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7.1《反比例函数》意义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3《梯形》(等腰梯形的判定) 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分式的通分》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9.3《梯形》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16.1《分式》(第2课时)ppt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八下20.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