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6
收藏
本课是以天平为形象支撑,结合了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写出式子,再通过分类,比较式子的异同,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小学生往往把运算中的等号看作是做什么的标志。如在算式3 + 2的后面写上等号,往往被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的标志。他们通常把等号解释为答案是。而实际上,应把等号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号,这个符号表示一种关系,即等号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也就是在3 + 2与5之间建立了相等的关系。本课设计,首先着力帮助学生构建对相等关系和等式的理解,而不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从而为后续认识方程,体会列方程是表示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建立良好的基础。
方程,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形式上的认识,也是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的过程。全课教学过程,教师在出示图的基础上,都是引导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即把日常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进而转换成符号语言。如试一试第二幅图,学生很容易列出形如20 - 12 = x的式子,这样的式子反映的是学生仍然停留于算术思路。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意,从直观的图中抽象出文字语言表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式子表示。在多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顺利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期末试卷八
2015秋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诊断自测题1
2015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5-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和比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
2010年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期中试卷
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水平测试卷新人教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应用题练习
2015―2016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期中数学检测试卷
2015年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归类复习题
2016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A卷
2015~2016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1
2015-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三)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A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调研试题苏教版
2015秋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诊断自测题3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期末试卷七
2015年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期中调研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