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大数的认识一定要四位分级
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表格很重要)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
大数的读法(关键是零的读法问题)
大数的写法
数拓展到三个数级
2、四舍五入法
估算,两位数估整十数,三位数估整百数,四位数估整千数。估算是看清计算符号。特别类似1500-500/50,有的人会去先算减法的。
凑整法
这里涉及的应用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
10个人坐车,每4人一辆车,一共需要几辆车?进一法,剩下2个人还需要一辆车。
每桶水中60千克,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最多能装几桶水?去尾法,剩下的20千克的地方不能装60千克的一桶水。
3、面积单位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结合长度单位
复习周长和面积
要结合实际,让孩子对基本的长度和面积有概念。
4、重量单位
克、千克和吨
5、容积单位
毫升、升
这一章的难点在于:要结合实际,具体体会数量单位的多少和换算
单位要统一
周长和面积
其实最主要的是确定长和宽(正方形是边长)
1、长方形
面积=长*宽
周长=2*(长+宽)
已经知道面积和长(或宽),求周长或者另一边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周长=2(长+面积/长)=2(宽+面积/宽)
已经知道周和长(或宽),求面积或者另一边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周长/2-长)
=宽*(周长/2-宽)
2、正方形
面积=边长的平方
周长=4*边长
边长=面积开方(现在出现的平方数一般小,可用乘法口诀表算出)
边长=周长/4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10CM
1CM=10MM
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两数之和一定的时候,相差最小或者相等的时候,积最大。
也就是说,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两数积一定时,相差最大的时候,和最大。
也就是说,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最大(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大,周长越大)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射线、直线和角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研究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教研心得 集体教研益处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2垂线段最短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3课时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1平行与相交导学案
《认识负数》课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