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较远的距离,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测量的?
2.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呢?
3.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的方法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新授(20 分钟)
(一)步测法。
1.进行步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师介绍方法: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在用均匀的步子沿着这条线段走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2.例如:沿着一条40.3 米的直路,小明第一次用62 步走完,第二次用61 步走完,第三次用63 步走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
(62+61+63) 3
=1863 =62(步)
40.362=0.65(米)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是0.65 米。
3.试一试
李光的平均步长是0.64 米,他从学校大门步行到家,一共走了854 步。李光的家与学校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学习目测
师: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目测,目测就是通过眼睛观察,估测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践应用(10 分钟)
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做出记录。
沿一段50 米长的线段走三次,记录每次的步数,第一次走了()补,第二次走了()步,第三次走了()步。算一算平均一次走()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总结交流(5 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锋单元《方程》公开课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公开课《长方体的体积》优秀说课稿
认识方程说课稿好材料范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交流课《通分》说课材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说课稿
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下册第二学期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说课稿
小学第10册五年级数学下册《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小学优质课数学说课《分数的意义》说课文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长方体的认识真心推荐
小学五年级第10册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小学数学第十册五年级下《质数和合数》优秀说课稿2篇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文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下《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说课稿荐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公开课《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资料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模版五下
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