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一、填空
1.从6:00到6:15,分针旋转了( )度。
2.从3:15到3:30,分针将会按( )时针方向旋转( )
3.指针从B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 )点,指针从B开始,逆时针旋转90到( )点。
4.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5.①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② 等腰梯形有 ( )条对称轴。
③ 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④ 圆有( )条对称轴。
⑤ 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⑥ 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是或不是)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5.图形(1)向( )平移了( )格,图形(2)向( )平移了( )格,图形(3)向( )平移了( )格。
二、动手画一画
⑴ 把小亭子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4格。
⑵ 把梯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⑶ 按要求画一画。
① 将长方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
② 将小旗围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③ 将平行四边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
三、运算规例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是(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是(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是(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列式为( ),还可以列式为( ),面积都等于( )平方厘米。
3.在计算32+45+55时,可以加法结合律,先算( )。
4.12578=7(1258)这是运用了( )。
5.m+n=n+m 运用了( )律。
6.78+43+22=( □ + □ )+□ 。
7.146-98 = 146- □ + □。
8.在方框内填数字,在圆圈内填计算符号。
451-51-49=451 ○ ( □○□ )。
四、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数。
⑴ 25+□ =38 + □
⑵ □ 35 = □ 96
⑶ 118+159+182=(□ + □)+159
⑷ 46254 = 46(□ □)
五、下列运算能否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写出计算的第一步。
10273-273=
32102=
2544=
4925=
3598=
2532125=
21065=
36045=
36052+48036=
9998+11128=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4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3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7课时)
《小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4课时)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找规律》教材分析(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8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1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6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设计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