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组合图形》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组...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京版数学...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组合图形》教学反思

2016-08-25 收藏

《组合图形》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图形后的一节复习整理课,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体验。

在新课开始,我则是在大屏幕上出示七巧板的基本图形,然后演示将七巧板的基本图形拼成一个小房子的形状的运动过程。接着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组合图形,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组合图形这个概念。这样的设计不但分散了难点,而且对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了铺垫。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在知识新授部分,首先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活用了教材,将书中的例题稍作了调整。多媒体出示少先队队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对组合图形的理解,大胆地猜测一下用什么方法能求出它的面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说的那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允许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和思维的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由于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自己积极探索得出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完完全全地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他们各个都很有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我就趁热打铁,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折一折,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来。于是学生在自己验证这种方法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汇报出许多方法时,体现了解题方法的个性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选择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原有的认识上,如果学生的思维停止不前,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思维逐步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众多方法中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反思,积极地进行扬弃,保留自己好的方面,舍弃不好的,并能从别人的方法中吸取好的方面,优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得到许多个性化解题方法后,我并没有终止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而是充分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反思,重新构建自己的认识,选择最优化方法。

三、实践应用,关注应用性的数学。

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如求学校锦旗的面积、路边标识牌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等等,这些问题无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了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也深刻意识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总之,本节课教学我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由猜测到验证这一过程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教师是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培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