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收藏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实数与数轴(一)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7.3《一次函数》(第3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分式的复习(二)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3《正方形》(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2《菱形》(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2《菱形》(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第16章《分式》全章复习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18.5实践与探索(3)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20.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分式的复习(三)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19.4.1逆命题与逆定理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7.3《一次函数》(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19.4 解直角三角形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3《正方形》(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19.4 解直角三角形2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7.3《一次函数》(第4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3《数据的离散程度》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1《矩形》(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分式复习二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1《矩形》(第3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函数图象(2)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分式的概念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勾股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