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一、感悟数学,从身边做起。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新课标》也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刘校长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建构数学,从自主探索并动手操作证明开始。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正如布鲁纳所言: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图形边角特征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验证。汇报时,各小组各抒己见,学生经历了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证明特征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让孩子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只有尊重学生独特个性和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再发现再创造,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具有个性化的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4 教时 摸牌与下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听“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有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3课时: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 教时 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磨课”三部曲——我教《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3 教时 练习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5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4课时:观察物体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老船长几岁了——《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后感
<观察由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