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中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钟老师持教的《可能性》,在整堂课中钟老师多次运用猜想教学,特别是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钟老师先把球放到盒子里去,让学生目睹放进去了几个不同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猜:任意摸一个球会摸到什么球?还可能摸到什么球?通过学生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然后追问: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小?还是让学生猜,但这次猜,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得出的数据的分析,对这次摸到的结果就有了猜测的理论依据。学生在一次次的猜测、验证中兴趣盎然,可能性大小也在一次次的猜测、验证中逐渐明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能力,就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尽管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题思考的一步步引导下,很难充分地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的一种表现,这种主动性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受到重视。以钟老师的教学为例,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候,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让学生严格地遵循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老师尊重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正是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勇于猜想,给学生猜想的空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索学习新知的欲望。
数学2016高考二项式定理知识点小结
2016高考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总结
2016年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知识点
2016年高考数学公式大全:三角函数公式
如何让高三学生攻克圆锥曲线大关
2016高考数学不等式的解法讲解
2016高考数学复数知识点复习口诀归纳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整理
2016年高考数学不等式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6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
2016年高考数学集合与函数易错知识点小结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七大主干知识盘点
2016年高考数学知识点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016高考数学对数与对数函数知识点整理
数学2016高考函数解题导数是关键
2016年高考数学双曲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知识点复习口诀
2016年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复习口诀
高考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总结
2016高考数学不等式的解法知识点
2016年高考数学知识点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高考第一轮数学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2016年高考数学轨迹方程的求解相关知识点
2016年高考数学知识点讲解:幂函数定义与性质
2016年数学高考参数方程知识点小结
高考数学幂函数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2016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总结
2015年高考数学极限相关知识点整理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解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