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讲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没有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关系发现规律,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出现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最后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同时强化了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成功之处:
1、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我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开始走进新课,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中进行新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结束新课。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互通,课堂上知情交融,师生身心愉悦,这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教学中努力最求的目标。
2、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我从生活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一日有24小时,从电视报、火车票等实物中认识和学习24时计时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学到的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时间等等,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在设计和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基础,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4、多种方式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尝试探究,同伴相互交流,师生相互考查等等,实现了多种教与学方式的并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感说、善问的习惯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二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新生如何做好数学笔记
初二上册数学习题:实数选择题
初二上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学高一数学课外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解题法之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初二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应注意的六个方面一
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三)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大小定义的基本要求八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题1
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一)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题2
2017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题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解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练习题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怎么学二
八年级数学:解题法之待定系数法
初二上册数学:勾股定理选择题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得分要法一
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五)
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初二年级数学试卷
高一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说明:学习科技类文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