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教学内容: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男生和女生举行了一场趣味投篮比赛,想知道他们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
(1)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组每人得分)
(2)金灿灿的奖杯在那儿等着呢,请你来当裁判,这金灿灿的奖杯该被哪组捧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当学生讨论、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时,师板书出平均。
(3)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用平均数来比较那个对的实力强一些比较公平,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那么什么是平均数呢?下面老师给大家做个小实验。
二、在操作中体验平均数的涵义。
1.课件演示:出示一个玻璃水槽,里面用三块挡水板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形成四个水柱高低不同的水柱。
师:四根水柱的高度一样吗?(指名回答)
2.师继续演示:如果拿开挡水板,会发生什么?(课件演示)
师:现在高度一样了吗?(指名回答)
师:这个一样的高度就是原来四个高度的什么数?(指名回答)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使他们变得一样高的呢?(拿开挡水板,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指名回答)
师:你的意思是把多的一一部分给少的,使大家变得一样多。这种方法我们把它们叫做移多补少(板书)
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水的总量有没有变?(指名回答)
新人教版九上 23.1图形的旋转 教案
相似形教案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教学案例
锐角三角函数[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1
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案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除法
七年级下册《7.4镶嵌》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2.1整式1
八年级下册19.3梯形[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1平行四边形[人教版]
新人教版九上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教案
新人教版九上 第21章 二次根式 全章节教案
七年级下册《5.2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6.1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新人教版九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新人教版九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5.1相交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案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2
矩形的判定[人教版]教案
八年级下册20.1数据的代表[人教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28.1锐角三角函数 教案
七年级下册《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案
八年级下册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