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P105例1,例2,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实验,涂色活动及抽签游戏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现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分析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的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 :
乒乓球、盒子、抽签的卡片 、小黑板、小奖品
一、摸奖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抽奖盒。
问: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送大家一份礼物让大家免费摸奖,想不想试一试?
2、摸奖规则
摸奖规则是这样的。眼睛不能看盒子里,每次摸一个,摸到白球中奖了,有奖品的哦!摸到黄球没中奖,谢谢参与,明白了吗?
(反思:游戏的引入,很好地激起大家的兴趣。新课伊始,我的语言较之后面也是简短精炼)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1、第一次摸奖全是黄球体验不可能
盒子里一共只有六个球,机会非常有限,谁先来?
问:真遗憾!你们为什么都没有中奖啊?
师:对呀!都是黄球,一个白球都没有,你们可能中奖吗?
板书:不可能
你可能从这样的盒子里摸出红球吗?
这样的摸奖活动有人愿意参加吗?为什么?(因为根本都不可能中奖!)嗯!看来老师得把里面的球调整一下。
2、第二次摸奖全是白球体验一定
还是6个球,我们再来试一试,谁先来?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换牙了----统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案例分析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备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材分析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案例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说课材料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同步练习与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片段教学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评课材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