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内外的不同之处
小升初数学的重要知识复习点
小学数学学习所需的敏捷思维
小升初奥数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201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数的认识
小升初考试复习:要重视奥数能力的提升
小升初备考辅导:小学生计算的几点建议
北师大附中小升初数学考考试卷
小升初备考辅导:易丢分数学题解析
小升初应用题 典型题目讲解
分析小学奥数学习中的有效方法
五年级奥数学习规划及方法指导
小升初经典奥数题讲解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量的计量
2013年小升初数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奥数学习过程中三个常见误区
小升初北京某名校数学模拟试题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两位数除三位数
小升初数学复习抓住平面图形要点
小学五年级期末辅导:易丢分数学题解析
小学数学学习辅导:掌握分段学习方法
小升初辅导:五年级的孩子怎样学好奥数
2013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代数初步知识
小升初数学的复习稳扎稳打基础
小升初数学备考知识点:比和比例
小升初典型数学应用题的详细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的各种有效方法
2013小升初考生学习奥数注意点
2013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题必胜攻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