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1.问题设计过细、过碎,牵引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小而具体,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但细细思考还是觉得所设计的问题过细、过碎,有老师领着走之感,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建构。
在上面认识毫米这一环节中,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少?要想精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还能不能精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那怎么办?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有知道的吗?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怎么没见到?如果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给表示出来?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通过刚才我们真正地接触这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课后我思考是否可以把上面的这些问题适当整合一下,拓宽学生的思考活动空间,课堂上可能会有更多的生生互动,学生可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也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2.张弛有度,注重学习方法训练,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帮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节课的新知,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并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探究欲望,培养他们获取新知的能力,这样就为学生创新意识的称张提供了一个无比辽阔的空间,我觉得这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宝贵的。
在教学毫米的学习时,结构清楚,先产生毫米的需求,再通过找1毫米,认识1毫米,再找生活中的1毫米,然后再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深化好摸的认识,整个层次是鲜明的。在分米的设计过程上也和毫米是类似的,我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调整:在毫米的认识学习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毫米,说出刚才我们学习毫米使我们都使用了哪些策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再放手由学生自己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进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分米的学习,这样可能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学的主动,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也许会更好。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重点知识点指导:角平分线的性质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勾股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必备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重点知识点指导:第一章
新学年初二数学第三章单元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资料指导
初二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轴对称
初二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2015—2016)
15年初二数学上册期中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指导:分式的运算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因式分解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第二章知识点拓展
初二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分式的运算
2015-2016新学年初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中心对称图形
15年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分式方程
新学期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勾股定理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学期初二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初二上册数学四单元知识点指导:整式的乘法
2015年初二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第一单元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指导
15—16年新学期初二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式的乘法
新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讲解:分式的运算
新学期初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轴对称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梳理
2015年初二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一次函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一单元复习资料讲解
2015初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指导: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分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指导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