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 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例 3 利用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 米的跑 道 2 圈半就是 1000 米,得出 1 千米=1000 米。例 4 是要学生量出 100 米,走 10 个 100 米来感受 1 千米的 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 1 千米,并体验一下 1 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 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例 5 是利用刚才所学的 1 千米=1000 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 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千米的认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 长度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 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 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 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 学重点是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 算想象和体验建立 1 千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在250米的操场上走4圈(并记录时间,和步数及感受) ,课件。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桌上的蜡烛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房间电灯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猫抓老鼠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做操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数字相减的结果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猫和鱼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小明报数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两个排球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分糖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旅游团合影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植树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粉笔盒数量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猫吃鱼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黄气球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电灯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买练习本
一年级奥数应用题:草莓的重量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长颈鹿的年龄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排队做操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连环画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气球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小朋友人数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几点钟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插彩旗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植树节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同时唱歌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鸭蛋和鸡蛋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电灯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梨的价格
一年级奥数题应用题:小鸡进笼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