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数学表达上准确简洁、逻辑上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是宇宙交际的理想工具.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盈亏问题公式及例题讲解,供大家参考。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盈亏问题公式及例题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公式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七)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