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收藏
数学故事易经与二进制
在上一篇里,我们介绍了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莱布尼茨的生平。莱布尼茨在数学领域作出过很多贡献,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发现,或者说发明,就是二进制。
什么是二进制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和我们习惯的逢十进一的进位方法不同,逢二进一的进位制。在莱布尼茨研究二进制的过程中,他从一位到中国来的传教士那里接触到了中国传统的典籍《易经》,他惊喜地发现,易经的原理中,与二进制有不谋而合的地方。
《易经》是怎样一部书呢?他和二进制有什么关系呢?
《易经》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书籍之一,它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哲学,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法以及某些变化的启示,人们也常常把它作为一种用来占卜吉凶的卦书。《易经》中的图形结构是由六条水平线段构成的六线形,实的线段为阳,中间断开的线段为阴,阴阳交换可以形成全部64种六线形序列,它们各有各的名称,各有各的卦辞。
最新的小学生数学故事《易经》与二进制:莱布尼茨在学习了《易经》之后,注意到:如果把每个断开的线段作为0,而未断开的线段作为1,则六线形就呈现为二进位数。莱布尼茨高兴地说:几千年来不能很好地被理解的奥秘由我理解了,应该让我加入中国籍吧!
不过,虽然莱布尼茨说中国人在《易经》中发现了二进制系统,然而却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显示这一点。所以说,实际上莱布尼茨并不是受《易经》的启发而发明二进制的,而是发现了《易经》中图形的结构可以用二进制数学予以解释而已。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五)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可能性》教案(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十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可能性》教案(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欣赏与设计》教案(一)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沏茶问题》教案(五)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六)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教案(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类整理》教案(二)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沏茶问题》教案(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五)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沏茶问题》教案(八)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八)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九)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可能性》教案(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二)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烙饼问题》教案(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教案(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十)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十三)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