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收藏
数学故事整数的诞生
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的小宝宝坐在车窗边,她正在教她的小宝宝数数呢。她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几呀?正在咿呀学语的小孩望了望妈妈,答道:一。妈妈伸出了两个手指问:这是几呀?小孩想了想答道:二。妈妈又伸出三个手指,小孩犹豫了好一阵,回答:三。再伸四个手指时,小孩答不出来了。在这个小孩看来,那些手指实在太多了,他已经数不清了。其实,能数到三,对一个黄口孺子来说,已经很不简单了。
要知道,学会数数,那可是人类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奋斗才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二、三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和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根本不识数,他们对事物只有有与无这两个数学概念。类人猿随着直立行走使手脚分工,通过劳动逐步学会使用工具与制造工具,并产生了简单的语言,这些活动使类人猿的大脑日趋发达,最后完成了由猿向人的演化。这时的原始人虽没有明确的数的概念,但已由有与无的概念进化到多与少的概念了。多少比有无要精确。这种概念精确化的过程最后就导致数的产生。
上古的人类还没有文字,他们用的是结绳记事的办法(《周易》中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遇事在草绳上打一个结,一个结就表示一件事,大事大结,小事小结。这种用结表事的方法就成了符号的先导。长辈拿着这根绳子就可以告诉后辈某个结表示某件事。这样代代相传,所以一根打了许多结的绳子就成了一本历史教材。本世纪初,居住在琉球群岛的土著人还保留着结绳记事的方法。而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还在用类似的方法记事,他们的首领有一根木棍,上面刻着的道道就是用于记事的。
2014年数学故事整数的诞生: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原始人终于从一头野猪,一只老虎,一把石斧,一个人,这些不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数字--1。数1的出现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人类就是从这个1开始,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地数出了2、3,对于原始人来说,每数出一个数(实际上就是每增加一个专用符号或语言)都不是简单的事。直到本世纪初,人们还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些部落,他们数数的本领还很低。例如在一个马来人的部落里,如果你去问一个老头的年龄,他只会告诉你:我8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们还不会数超过8的数。对他们来说,8就表示很多。有时,他们实在无法说清自己的年龄,就只好指着门口的棕榈树告诉你:我跟它一样大。
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也曾发生并在古汉语中留下了痕迹。比如九霄指天的极高处,九派泛指江河支流之多,这说明,在一段时期内,九曾用于表示很多的意思。
总之,人类由于生产、分配与交换的需要,逐步得到了数,这些数排列起来,可得
1,2,3,4,,10,11,12,
这就是自然数列。
可能由于古人觉得,打了一只野兔又吃掉,野兔已经没有了,没有是不需要用数来表示的。所以数0出现得很迟。换句话说,零不是自然数。
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出现了负数。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西汉(公元前二世纪)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负数。《九章算术》中已经给出正负数运算法则。人们在计算时就用两种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而用空位表示0,只是没有专门给出0的符号。0这个符号,最早在公元五世纪由印度人阿尔耶婆哈答使用。
到这时候,整数才完整地出现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趣味数学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6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6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点:第11章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答案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知识点:第11章
初二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实数综合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的应用知识点:冀教版
初二年级因式分解数学家庭作业题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点:科赫曲线
初二上册数学辅导资料之《幂的运算》
人教版初二乘法公式数学家庭作业试题
2016初二整式的乘法数学家庭作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知识点:上册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乘除知识点:冀教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课外百科知识总结:相似等比三角形与黄金分割比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数学辅导重点及练习:幂的运算
2016中考数学考前辅导:实数大小的比较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辅导资料:乘法公式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加减法知识点:第一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知识点:第11章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检测试题(练习)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押题试卷(考前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初中数学百科课外知识:积分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上册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知识点:第一章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